您的位置: 首页 >> 论文集粹

李白故里的民俗活动 ----太白长寿会、庙会

发布时间:2012年12月1日 16:49      点击量:178

李白故里的民俗活动

----太白长寿会、庙会

 

伟大诗人李白出生于江油市青莲镇,在故乡生活了24年。后来他从故乡走向全国,登上了盛唐诗坛无冕之王的宝座。李白为中华文化宝库增添了瑰宝,也为故里江油增添了异彩。李白故里的人民为李白而骄傲和自豪,千余年来对李白十分崇敬,为了表达对李白的崇敬之情,修祠堂、塑金身、行祭典、办庙会、讲故事、演戏曲……积淀成了深厚的李白民俗文化。毫无疑问,这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,现在应当重视,深入研究,认识其现代价值。

早在1989年,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巴黎召开的第25届总会上就提出了《关于保护传统文化与民间创作的建议》,后来又通过了《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国际公约》。我国在2005年,国务院发出了《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》,高度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。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种以非物质形态存在的,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,世代相承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,包括口头传统、传统表演艺术、民俗活动和礼节与节庆、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民间传统知识和实践、传统手工艺技能等以及上述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文化空间。李白民俗文化是十分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,应当进行保护,使之永久传承下去。

笔者从2004年起,多次到青莲,走访当地的老人, 2011年,我们组成李白非物质文化遗产发掘整理课题组,对纪念李白的民俗活动进行了抢救性的调查,同时又查阅有关地方史志资料,现整理如下:

一. 祭祀李白的活动:

1.官方祭祀:根据《彰明县志》记载:每年农历十一月十五日,是李白的诞辰,彰明县的地方官主持,带领百姓在彰明县城的太白祠,举行隆重的祭祀李白的典礼,“岁以仲冬望日致祭,主祭官公服诣(太白)祠。祭品帛一、羊一、豕一、笾四、豆四、尊各一、爵三。行二跪六扣礼。”

主祭官朗读祭文:“先生瑞毓长庚,幕天席地,仙骨性成,相士风尘,再造唐京,宫门骂贼,忠胆如生,放言天末,志洁以清,文光万丈,协被星精,鬼神其泣,风雨攸惊,兹当诞日,式荐粢盛,山高水长,先生之风。”

官方的祭祀李白的典礼揭开了一年一度纪念李白活动的序幕。

2.民间祭祀:

(1)准备阶段:李白诞辰的农历冬日十五日,青莲乡的人民要到青莲的太白祠祭祀,在太白殿敬香、放鞭炮。当地袍哥大爷、士绅在太白祠集会,办酒席,商议如何举办本年度的太白长寿会(或者简称太白会,或长寿会。是希望李白永远活在人们的心中的意思。又称上元会)。酝酿本年度会首,即太白会承办人。

当时,太白会起主导作用的是青莲的清水袍哥崇德社。

在准备阶段主要是募集举办太白会的资金,其办法是:

腊月十六日,将青莲文昌宫中的太白架和木雕文昌像抬到庙前,接受百姓朝拜,设功德箱,收集由民众捐献的资金;

由袍哥推举会首募集资金:会首由当年置办过产业者担任。当年凡在乡里买了田,或在青莲场买了街房,或有一定经济实力的人,就在他的家门口贴张喜报,上写:“某某,恭贺你为太白会会首。”谁也不能推辞,否则会被人鄙视,永远抬不起头来。会首不止一人,分场上会首和乡下会首。担任会首在当时被看成很光彩的事,但也是苦差。会首首先应就如何搞好太白会,要请袍哥大爷指示,宴请大爷、管事。但必须先垫付资金,订做各种彩灯,做好太白会的准备工作。随后,袍哥大爷派管事协助会首,向本场镇各家商铺募集太白会资金。募集的资金可偿还会首垫付的资金。否则一切耗资由会首自己承担,弄不好会首就会倾家荡产。

(2)迎春会:正月初一,青莲及其它各地的百姓到陇西院中朝拜李白。这一天在天宝山上人山人海,各地小商贩和各种小食也在这里营业,这实际上是陇西院的庙会。

(3)狮灯、龙灯到太白祠、陇西院、粉竹楼朝贺李白、李月圆以及青莲场上各家各户。

正月初二岀狮灯,青莲狮灯的特点是装白胡须。狮灯从禹王宫(湖广会馆)岀发,沿下街向上,最后到粉竹楼(牛王庙)。挨户朝贺。

有的主家在大门口放一碟盐,一颗青莱,一柄丁耙。其意思是“請灯”二字。狮灯领队人识得此意,便移开这些东西,进入屋内。

狮灯进主家堂屋后,要说四言八句的吉利话、祝贺话。如:

“新春佳节狮灯来,祝贺主家大发财。自从狮灯耍过后,祝你健康无病痛,祝你好运接连来。”

“狮灯披祥云,喜气送进门,今天贺过后,四季都太平。”

有些主家摆阵,要求狮灯破阵,阵分文阵与武阵。文阵就是猜灯谜,猜中后主家给彩钱(红包)。灯谜如:

“又扁又圆又四方,又黑又白又放光。五湖四海都走过,从未到过好地方。”(谜底:膏药)

“一点周瑜不良,三义刘备关张。口说中原曹操,十万雄兵难当,一心杀到西蜀,四面埋伏称强,目前雄兵不让,八千子弟投降。”

(谜底:繁写体 讀)

武阵是高难度的杂技表演,如:“观音坐莲台”,主家在方桌上竖一卷起来的晒蓆,其顶端放一箥箕。狮子要沿晒席卷攀上顶端,坐在箥箕上。

有的摆阵属于哑剧表演,如“麒麟送子”、“三娘教子”等等。

正月初九开始从火神庙出火龙。火龙用蔴布作龙身。玩火龙的人上身赤裸,火龙口喷烟火。观火龙者向火龙喷烟花。

正月十五日岀彩龙。彩龙是袍哥大爷的,用绸缎做成,做工精细。舞龙者身穿长袍马褂,头戴瓜皮帽。大爷舞龙头,老幺舞龙尾。

(4)太白长寿会:正月十六日为正式会期。

上午9时,笫一次游行开始。游行队伍从火神庙出发,经陕西会馆、江西馆、名贤祠等处,走遍青莲场镇的各大街小巷。在游行队伍两边,由袍哥管事和乡丁维持治安秩序。
  游行队伍的顺序是:

第一.两对牌灯。上书 “天下太平”、“恭贺新年”、“恭喜发财”、“国泰民安”等。

笫二.锁呐队。

第三.纸高台:用纸扎的8台川剧。(另一说:纸高台下午2点才出来)

第四.吊灯:纸扎4—6串九连灯。

第五.纸观音。

笫六.纸财神(骑虎)。

第七.纸灵官。

第八.纸八仙。

第九.纸文昌(骑白马)。

第十.太白架。

第十一.川剧锣鼓队。

第十二.銮架:半副,金瓜、钺斧、朝天镫、戟各1个。(另一说:有一支手掌中有一支眼)

第十三.宫扇2把。

第十四.洞经音乐队(由当地礼乐会担任,有笛子、洞萧、胡琴等管弦乐器)。

笫十五.木雕文昌四人大轿。

第十六.高台:8台(一说16台),每个高台上由2个10岁左右的小孩身穿戏装,扮“太白醉草”、 “抢伞”、“借伞”、“钟馗送妹”、“送京娘”等川剧剧目。

第十七.采莲船、彩龙、火龙、狮灯、高脚狮子等。

整个游行队伍约1公里长。

游行队伍所过之处,每家门口有香案,置香炉、油灯、供盘,走三四个门面游行队伍就会停下来接受人们向太白架、文昌等神像敬香、鸣炮、上油。上午的游行持续约4小时。

上午的活动完毕以后,参加太白会的全部人马到火神庙里吃斋饭,稍事休息。

傍晚约7点,第二次游行开始,游行队伍的组成与上午不同的是:由小孩组成的8个高台不参加。游行队伍是由纸高台、彩灯、龙灯、狮灯组成。晚上的火龙特别活跃,烟花闪耀,鞭炮齐鸣,赤膊的舞龙者在火花中翻腾跳跃。至深夜将各种彩灯焚化(一说将那些纸糊财神等拿到火神庙,以待来年来修补、彩画后继续利用)。太白架和木雕文昌像抬回文昌宫供奉。

太白会的参加者不仅是青莲的民众,还有青莲周围的各场镇和绵阳、安县、彰明、中坝等地赶到青莲来朝拜李白的民众数万人参加。绵阳的龙门、青义、石马,安县花荄、黄土,江油中坝、彰明、香水等地的龙灯、狮灯都要来参加太白会。

(5)太白会上展示的重要物件:

A.太白架,也是太白会游行队伍的核心,是李白文化的集中体现,是太白故里人民崇拜的神灵。

太白架是一座四方七层,高约2。5米的木塔,其构造如下:

木塔放置在木桌上。木桌1米见方,高约80厘米。四脚为象腿,显得稳重有力。两边各有一根抬扛,便于4人抬起。

木塔第一层为太白殿,供奉李白木雕坐像,高约40厘米。李白像前有神案、三脚香炉。

二层为三皇殿,供奉天、地、人皇;(头顶两角状肉突,赤身肩披连缀的树叶,腰系虎皮裙。应当是燧人氏、伏羲氏、神农氏)

三层为佛、道、释三教教主(释迦牟尼、李老君、孔子);

四层为玉皇殿,其中有玉皇、太白金星、四大天王、二郎神、哪吒、二十八宿;

五层为太乙殿,供奉太乙真人、六丁六甲、十二生肖;

六层为三星殿,供福、禄、寿三星;

七层为魁星点斗(以上据游显煜记忆)

(另一说法是:第二至六层表现李白生平故事:分别有“赐羹”、“醉写”、“观瀑”、“独酌”等几组木雕。第一层、笫七层与游显煜回忆相同。)

整个木塔用香樟木(一说楠木)制成。红漆刷金,庄重辉煌。在太阳照射下金光灿烂。木塔雕刻精细。门窗皆可开关,打开门窗后可以清楚看到其中的木雕像。塔上的飞檐翘角、斗拱、柱、枋、梁、檩,一丝不苟。每层塔外有走廊、栏杆。柱上雕刻蟠龙。天花板上有太极图、八卦及蝙蝠、牡丹等吉祥图案。脊上有仙人、神兽。翘角下有风铃。每层塔内有楼梯。上百个木雕像个个栩栩如生。整个太白架犹如细致的木塔建筑模型,表现了民间艺人巧夺天工的精堪工艺,凝聚着太白故里人民对李白的一片深情。太白架既是一件精美的木雕工艺品,也是太白故里的人民对神化了的李太白顶礼膜拜的偶像。

太白架中不仅供奉李白,还供奉着道教神祗和佛祖、孔子,表现了儒释道三教的融合,也体现了李白包容百家的开放型思想。

太白架在太白会停办后,弃置在火神庙后,逐步朽坏。太白架的制作年代及制作人不可考。

B.高台,或称高台戏,将川剧或民间传说的片断定格于高台之上,用4人抬起游行。青莲太白会一般是8个高台(一说16台),高台置于一米高、一米宽的木桌上,台上有重立的2个10岁左右的小孩,身穿戏装,扮一台戏。分别是“太白醉草”、“借伞”、“抢伞”、“访友” 、 “钟馗送妹”、“赵匡胤送京娘”、“盗灵芝”、“穆桂英打雁”等川剧剧目。其精妙处是上面的小孩踩在下面的小孩道具上,如“白蛇”踩在“许仙”打的伞上。“李白”的靴子踩在“高力士”的手上。其实是内中用钢筋支撑,用白布固定在上面小孩的腰部,外面穿上戏衣。掩蔽钢筋支架的痕迹。每台由四个壮汉抬着,前面有人拿着用红布裹的T形撑杆,在高台停放时,高台上面的小孩可扶住撑杆,暂时休息;旁边有人撑着用绸缎扎成的五彩伞,为高台遮阳挡风雨。

传言上了高台的小孩可以免去灾难病痛,游行后还会得红包。因此青莲的小孩会争着上高台扮戏。

青莲的高台在太白会停办后也中止了。不过江油青林口的高台每年农历二月初一举办。一直延续至今,并巳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。2006年,青林口高台戏代表四川到广东番禺参加全国抬阁艺术表演,获全国民间艺术山花奖。从事高台表演的有30余人。传承人文在军等。

C.纸扎高台及彩灯

纸高台是用彩色纸扎出8台川剧,剧目与人扮高台类似。

彩灯中以九连灯最为特出。九个灯串为一组。题材有青狮、白象、飞鸟、鱼虾、花卉、水果、蔬菜等。灯的组成含有祈福的寓意。如鱼、荷花、莲藕含“连年有余”之意。

这些高台和彩灯扎得栩栩如生,如“太白醉写”把李白蔑视权贵和高力士狼狈不堪的神态表现得活灵活现。

纸扎高台和彩灯由青莲的游家纸合铺制作。制作的师傅是游恭民。他去世后,其子游显煜继承其手艺。游显煜现年71岁,是青莲彩灯制作的唯一承传人。目前尚未收徒。

(6)太白长寿会兴起与中断时间:

太白会是李白故里江油青莲祭祀和纪念李白,并祈求幸福平安的一年一度的民俗活动。传说李白入京供奉翰林时,家乡人为他修建了翰林府。李白去世后,在翰林府附近修建了太白祠。既然有祠,必然有祭祀活动。因此祭祀李白的活动应起源于唐代。后经多次战乱,太白祠屡次被毁又重建。历史上最后一次大规模重建是清乾隆时期。一直保存下来的陇西院山门重建于清乾隆五十三年(1788年)。在重建太白祠、陇西院之时,也兴起了一次尊崇李白、歌颂李白的高潮。

在乾隆年间,社会相对安定,经济繁荣,文化昌盛。当时的青莲是水陆码头,阴平道上的一个场镇。甘陕及平武、北川、青川的山货、药材、木材,通过阴平道上的马帮和通口河(湔江,在青莲这一段又称盘江)上的船筏运到青莲。四川盆地以至外省的手工业品、盐等,要销往甘陕及川西北山区,也要运经青莲。由于清代的青莲是比较繁荣的商业场镇,因此就有不少外地人来经商。清朝初期和中朝,“湖广填四川”的移民高潮中,青莲来了湖广(今湖南、湖北)、广东、福建等外省人。因此,在青莲形成了五大会馆:湖广馆(禹王宫)、陕西馆(武圣宫)、江西(万寿宫)、福建馆(天上宫)、广东馆(南华宫)。这些会馆是外地移民联谊、互助之地,他们也有一定的经济实力。外地人来到太白故里,和本地人一道崇敬李白。在乾隆这一太平盛世兴起了太白长寿会。至于太白会究竟具体兴于那一年,已无准确文字记载。

太白会至1950年中断。这完全是政治原因。原来承办人都是袍哥大爷、地主富商。解放后他们丧失了政治特权和经济实力,太白会也就停办了。

3.解放后的祭祀李白的活动。

从1950年至文革期间,祭祀李白的活动停止。但太白长寿会仍为青莲人津津乐道。筆者访问71岁的何素华老人,她说:“太白会我一辈子都忘不了。我一岁多时随大人赶太白会,因为人山人海,拥挤得很,跟大人失散了,后来被九岭的养父收留。七岁时再次赶太白会,终于同亲生父母团聚。”青莲70岁以上的老人对太白会都还记忆犹新。青莲人心中始终怀念着李白。对李白遗迹:陇西院、太白祠、粉竹楼悉心保护。1962年颁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“文革”开始,外地红卫兵来青莲“破四旧”,要毁坏李白故居的大门,铲除 “陇西院”三字及四周的蟠龙。住在当地的肖吉洲老人机智地建议:用草坭将字和浮雕抹平,刷上石灰,上面写“毛主席万岁”的标语,这样终于把陇西院大门的珍贵文物保留了下来。

改革开放以来,重建、扩建太白祠、陇西院、粉竹楼。在2001年,李白诞生1300周年时,江油举办了隆重的规模宏大的纪念活动。以李白诗歌吟唱为主题的“同一首歌”晚会,会场内坐满了3万多观众,会场外还有数万听众,台上台下数万人同诵李白诗,这完全可以进入世界吉尼斯纪录。

2004年9月, 绵阳举办第二届旅游发展大会和国际李白文化旅游节,在成都举行“走进李白故里自驾车游”揭幕仪式,延绵几公里的车队,从成都到江油一路浩浩荡荡,扩大了对李白故里的宣传。在这次文化旅游节中,在青莲太白祠举行了祭祀李白的典礼,宣读了由著名作家马识途撰写的祭文,来自全国各地的嘉宾向太白像敬香,还请来了梓潼洞经音乐团演奏古乐。这是对祭祀李白的民俗活动的初次恢复。

2006年4月,举办绵阳市第三届旅游发展大会和国际李白文化旅游节。为迎接”一会一节”, 整体打造“两馆一园”(李白纪念馆、太白公园、海灯武馆), 提升成精景区;修建了从绵阳市区到江油城区的快速景观通道,大大改善了通往李白故里的交通条件,大道两边的绿化带本身就是一道靓丽风景线;在太白故居陇西院与太白碑林前,建修了气势磅礴的盛唐建筑风格的太白文化广场,旅游节期间, 在广场上举行了太白故居开园仪式, 李白诗歌演唱会。参加这次盛会有法、韩、泰、加蓬等国的驻中国外交使节; 有来自俄、美、澳大利亚、以色列、日本、新加坡等国的嘉宾;有200家中外旅行社负责人,120多家新闻媒体参加, 有海内外著名的研究李白的专家学者。这次盛会规模空前, 影响深远。

通过上述活动大大提高了李白故里的知名度,吸引了更多的旅游者,也可以说把“李白文化之旅”推向海内外跨出了第一步。

二. 纪念李白的庙会活动

1.罗汉洞庙会的来历

罗汉洞又名珠帘洞在青莲镇东约3里的珠帘村,太华山脚下。这里有多处天然岩洞, 最大的罗汉洞深宽约10余米, 洞内塑有释迦牟尼、观音及罗汉像。右边石洞不深,长年有泉水从洞顶滴下, 水质清澈, 甘冽可口, 若是雨季, 泉水不断从洞顶滴下, 宛如一道珍珠帘幕, 故又名珠帘洞、珠帘泉。

民间传说李月圆与好友张雪娥三月三出外踏青, 突然间天降大雨, 两人躲入山边岩洞, 一道惊春雷,震垮洞口土石, 封住洞口。李月圆与雪娥困在洞中, 抱头痛哭,泪水洒在洞壁,成了一股清清的泉水。哭声惊动了土地公公,施法术清除土石,救出了月圆与雪娥。从此以后,山洞终年滴水。李白常同月圆在此游玩,口渴了就喝这里的泉水。有一次,李白因受了热,眼睛又红又肿,月圆在这里接下一竹筒泉水,给李白冲洗眼睛,很快就痊愈了。

以后李白和月圆常来此放牛、玩耍。在珠帘洞下那面那块草坪就是李白放牛的地方,叫做放牛坪。放牛坪旁边有一块大石头,上面踩的有李白放的牛踩的脚印,叫做牛踩石。

珠帘洞的泉水能治病的消息一传十,十传百,远近百姓都跑来取水。来的人多了,有个和尚就在这里用化缘的钱修了座庙子,里面塑了观音和五百罗汉,于是珠帘洞又叫罗汉洞,这股泉水又叫观音泉。庙子里的香火愈来愈旺。后来庙子里来了个坏和尚,在洞子里安上机关暗道,见到漂亮女子就骗到洞中,做那些邪恶的事情。

李白从匡山回来,听到此事,气愤得很。这时他已学得文才武艺,练就一套好剑法,是个文武双全的人。他闯进罗汉洞,撵走了坏和尚,破了洞中的机关暗道,救出了受害的妇女,为地方做了一件大好事。后来,大家为感念他,在洞中塑了尊李白像。每年农历三月三日,远近百姓要来进香,于是形成庙会。此时春耕大忙即将开始,因而有买卖农具、种子、耕牛的,也有买卖日常生活用品的。有卖各种小吃的,有卖艺、杂耍的。赶庙会的人不仅有青莲,还有中坝、彰明、香水、九岭、龙门等附近乡镇的。

2.罗汉洞庙会现状

罗汉洞庙会延续上千年,除文化大革命时期,庙会一直在进行。2004年的农历三月初三和2011年农历三月初三,笔者先后两次到罗汉洞采访。赶庙会的人络绎不绝。

2011的三月初三,当天虽然下着小雨,但仍然有上千人赶庙会,不仅有青莲镇的人,还有来自中坝、彰明以及附近乡镇的。有从四面八方步行来的,也有自驾车来的,估计全天有二、三千人。

进罗汉洞的门口大道上牵的横幅是:“历史传统文化的基地就在青莲李白故里”、“举办历史传统庙会,促进地方经济发展”。点岀了李白与庙会的关系。

上午的活动是举行佛教祈求平安的法会,除本寺僧人外,还有来自圣水寺、法华寺的僧人,带领修行居士颂经。下午是请安县花荄川剧团演岀。

有十余家卖各种小吃的,未见农具、百货交易的。

  从2011年的庙会来看,还存在一些问题:

  罗汉洞庙会本来是纪念李白,但现在的庙会除门口标语提到李白外,活动内容未有李白文化。访问了一些游人、香客,只有个别本地的70岁以上的老年人知道罗汉洞与李白、李月圆的关系。绝大多数人是来烧香祈福,或者是来看闹热。

  罗汉洞,现又改名天宝寺,由善男信女捐资,修了大雄宝殿,新近落成观音殿。罗汉洞内新塑了500罗汉。寺庙规模在日益扩大。但寺中并无李白塑像。原来在罗汉洞门口的对联:““罗汉洞中罗汉堂;诗仙故里诗仙乡。”现在为其它佛教内容的对联代替,总之,在罗汉洞佛教内容愈来愈浓,而李白文化愈来愈少,甚至说很难找到。

建议复民俗活动,发展节庆经济:李白民俗活动在改革开放以来, 有较大的变异和发展。大都以政府为主导,以民众为主体。今后政府的主导作用当然不能少,要更多发挥民间团体的作用,使民俗活动真正成为民间制度化的,或者说是习惯性的活动。如在每年李白诞辰举行的祭祀活动和太白长寿会、庙会,纪念李白的大型活动(或称李白文化节),到期举行,成为一种的习惯,这样的民俗活动才具有稳定性和延续性。

太白长寿会中的高台,在青莲已不存在。幸好在江油青林口的高台戏每年农历二月初还在举办,一直延续至今,并巳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。2006年,青林口高台戏代表四川到广东番禺参加全国抬阁艺术表演,获全国民间艺术山花奖。青莲要恢复太白长寿会可以请青林口高台参加。太白长寿会中需要的洞经音乐可以请梓潼的洞经音乐演奏团参加,还可以组织自己的“李白之音”演奏队,演奏课题组收集整理的李白诗歌演奏曲。此演奏队本时也可为游客演出,作为李白故里旅游的一大特色。

青莲的太白长寿会,有悠久的历史,现已中断半个世纪,当地老人强烈要求恢复,群众也有积极性,应当因势利导,在原有仪典的基础上加以改进,也可以成为“李白文化之游”一大亮点。

附:被采访者:肖吉洲(2010年去世时85岁)、杜国通(2011年去世时86岁)、唐万超(88岁)、刘昌俊(86岁)、蒋国铭(84岁)、刘绍荣(81 岁)游显煜(71岁)、何素华(71岁)、刘志金(63岁)以上被采访人都是土生土长青莲人。